初次读完《1980年代的爱情》

我用4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1980年代的爱情》,却用了很久去酝酿笔下的文字。

许久不看小说,因为我承担不起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也难以探究故事背后的历史环境,一味地躲懒。

这个简单的故事,剥离了那些繁复的藤蔓,透露出最让人心动的模样。关于历史,关于爱情,关于文学,许久以来我们追求仪式胜于追求真实。

 

关于历史

我是个历史知识极其贫乏的人,我只知道我们如今可以享受到的自由、平等都来之不易,是许多先人在过往的几千年当中不断为后世讨还的。即便如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人伤痕累累地流落街头,或是被抽筋剔骨暴尸荒野也依旧无人问津,我们也都看不见那头从我们面前招摇过市的大象。也许这些事件在将来的某一日也会成为历史,也许不会,毕竟我们只能了解那些希望被了解的事情,至于其他,无从知晓。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感谢当下这个时代,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加宽泛的自由。

我相信人对痛苦的想象程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无法理解动荡年代的一切。课本上说十年浩劫,说许多知识分子深受迫害。迫害,我们并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具象形式,只能记得住选择题里的选项。

所以当得知邹立佩的死因开始,我时常想,他究竟经历过什么,以至于早已身处和平年代的他依旧果断地选择死亡。那个他设计的电路,至今无人能解。他好像是在报复什么,因知识而被迫害,也用知识去嘲讽这个世界。

故事里许多情节的画面感都很强,唯独对那段历史,只是借丽雯父亲之口不卑不亢地评论。我们“只不过都是历史沙盘中的一个小卒”,“被无常之手操控于股掌之间”也是意料中事,所以“个体的悲剧,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实在无足轻重”。那么,是不是困顿山野也好,踏浪弄潮也罢,只要不罔顾内心就好?

 

关于爱情

“她对出双入对鲜花送礼的爱情礼仪,有一种痴迷。”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才醒悟,也许这是礼仪而非爱情。

很明显,对于杨先生来讲,爱情于他是耳鬓厮磨、互相平等、内心富足,而无需太在意形式;而我有时候却是头重脚轻了。当然,如果耳鬓厮磨、望穿秋水也是一种仪式,而非发自内心,那他也是拒绝的。他唯一能接受的只是以自己的方式真诚地去爱,爱一个人本来的样子,也希望有人能爱他最真实的样子。所以,我和他在一起就像喝水一样自然,而无需太多负累。

故事里,丽雯一直在拒绝并推开“我”的一腔热血和满心热爱。她不希望温柔乡最终变成英雄冢,不希望“我”因贪恋她的百般柔情而放弃外面的天地,或因为她的存在而心生牵挂,畏首畏脚。所以,推“我”出去也是她深爱的方式。然而,在“我”锒铛入狱刑满释放之后,丽雯仍用她深沉而隐忍的爱去唤醒“我”那蛰伏已久的雄性意识和力量。时过境迁,纵使人非物也非,丽雯始终相信“我”会有新的天地,所以,她最终还是以同样的理由将“我”放逐。

我反倒觉得,“我”和丽雯并非爱而不知,而是彼此都明了对方的深爱,而小心翼翼地去成全,看似寡情地去激励和唤醒。最让我欲哭无泪的是丽雯无比坚定地相信“我”对她的深爱与珍重,她也知道自己是“我”所渴望的港湾,也只有自己才能让“我”重振双翅,无论是莽撞青春时雪夜里的抵死拒绝,还是多年后宾馆里的躬身迎合,都是丽雯对“我”的爱与激励。

如果不是那样的历史,也许“我”与丽雯真的可以长相厮守。

如果不是那样的年代,“我”与丽雯也许并不会爱得如此刻骨。

然而,只能是这样的历史、这样的年代,才能有这样的你和我,还有这样的爱而不得。

但是,看完之后我也明白了杨先生对我的教育。许多时候,我会明知故犯一些错误,杨先生自然也是知道我内心的,所以他会毫不隐瞒地指出,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最后再用只有我们自己能懂的方式小惩大诫。所以我们在一起以后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他教我的。至于我的阴暗面,我的心理缺陷,也逐渐被他的单纯治愈。因为他,我能勇敢地面对未来,也能慢慢学会和童年的自己握手言和。

他用这样直接的方式指出我的许多错误而并不担心我会怀恨在心或大吵大闹,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时候他都没有说错,只是希望我能改掉那些幼稚的错误;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相信我对他的爱是理智而坚定的,我们对彼此的感情也不再是互诉情话而已。无论是80年代还是21世纪,我们都可以拥有单纯而刻骨的感情,只是希望能多一些纯真少一些物欲;多一些圆满,少一些艰难、隐忍和无奈。

 

关于文学

野夫的风格于我而言是在花丛中流连时猛然发现的异世珍宝。心爱无比却担心亵渎了它,只好反复摩挲,以期能够完整地记下它的全貌。

我相信,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人才可以写下这样深刻而不做作的文字,对于景色的描写才能不再是浮于表面、胡乱涂抹的油画,而是每一划都刻得锋芒有致的木版画。

我曾天真地设想过自己能够以文字为生,能够写出深受喜爱或启迪人心的文字,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当我把关注点落在写作技巧上的时候就已经偏离正轨了。书里的语言是发自内心并源于真实的。关于历史的,是因为有思考而深沉;关于感情的,是因为亲身经历而满怀热爱;关于景色的,是因为身处其中而亦诗亦画。

所以,我除了能写写我见过的乡村小景之外,再难写出其他。经历有限、眼界有限、想象有限、思考有限、阅读有限,又怎么能异想天开呢?

许多东西若太在意形式,而本末倒置,即便能够生根发芽,也只是延口残喘而已。

突然想起来一句话,中文系是不出作家的。

文学之于我也不过是一次放逐,一场流浪而已。最多,我也只能在闲暇时间佯装一个读书人罢了。


评论(4)

热度(5)

© 吃屁喵喵汪~ | Powered by LOFTER